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高考作文辅导149(模拟考作文推送):变与不变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济宁市2020年5月模拟测试23题作文阅卷分析(兖州区) 01 原题回放 【原题回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事情

济宁市2020年5月模拟测试23题作文阅卷分析(兖州区)

01原题回放

【原题回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事情较之疫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改变还在不停地延续着。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始终没有改变: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没有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没有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没有变,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没有变……是的,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举行的以“疫情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命题意图

【命题意图】

作文题目命制锁定了2020年的最大实际情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以及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线上学习”,新冠肺炎疫情是影响深远、学生直接参与其中的重大事件,凸显对时事热点的观察思考,体现对学生生活体验的重点关注。这就对作文的写作起到了限制作用。

针对新冠疫情,观察思考它的角度可以有很多,题目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做出了引导,大致圈定了考生同学作文立意的基本立场和情感倾向,重点突出考查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立意选择上的空间,但也大大降低了立意的难度。

03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

试题由材料、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①材料部分:

材料共五句话。

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的背景,“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创设了写作的实际情境。

第二三句交代疫情背景下的“变化”的一面:“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人们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在继续变化着。从“变”的角度看,这本质上是一种面对困难时人们主动地、积极地谋求发展的一种表现,眼光、视野、思想观念的转变,正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世界。

第四句写出生活中“始终没有改变”的东西——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从“不变”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这些优良传统始终没有改变,这是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今天的发展也正是在这种不变中屹立于世界之林。

第五句总结二三四句,“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

综合所给材料,写作时,必须兼顾“疫情背景”,辩证地看待变和不变的内容,处理好二者关系。所谓“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所谓顽强、团结、奉献、助人的精神品质,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 作为新冠疫情亲身经历者,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品味,结合各种媒体报道,能够从中发现有价值、有内涵的“材料”,用具体鲜活的生活内容让这些概念“活”起来。

②提示语: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

这句话直接地给学生写作以提示,又进一步设置了具体情境, 写作指令是写一篇“参加学校举行的以‘疫情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作文的文体类型和格式没有具体限制。题目只是要求参加征文比赛,并未在文体上作具体规定,能够让考生发挥个人才智和写作特长。

04评分细则

【评分细则】

评阅切入分44分。

一类卷53分以上,占比20%,对不变之精神能从民族精神、个人品质、公众美德几个层面扣住材料中关键词放在社会生活中阐释赞美;能分析疫情下具体改变了什么以及如何彰显科技力量凝聚力自信力或思想观念转变等原因阐释。变与不变二者之间关系阐释清楚。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有力。书写整洁。

二类卷52—43分,占比60%,只从表面看变与不变,缺内在思考,未深思变与不变带给我们怎样的生命体验怎样的民族情结怎样的精神力量。结构较清晰,散句多缺气势。书写较工整。

三类卷43分以下,占比20%脱离材料及任务,结构不清,语言松散,书写潦草。(仅供参考,可根据考情适当调整。)

05参考立意

【参考立意】

【存在问题】

1.用立意定档次,尽量按照所给比例打分,不过分要保险分;要拉开差距,同类中要敢于打高分,特别是二类卷。

2.全篇围绕“疫情”“变化”“不变”来写,但是格局太小,谈到疫情背景、变和不变三个要素,变和不变只是罗列现象,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给起评分。

3.只写题目给2分,没有标题扣2分。

4.错别字1字1分,不累计,上限3分。

5.字数不足:600字以上,每50字扣1分;600-400字,35分左右;400-200字的,25分左右;200字以下的,15分以下。

6.抄袭:全篇抄,10分以下;抄袭一半左右,20分以下。大段抄背无关内容,在五类文中酌情赋分。

7.标点符号错误多,酌情扣分。

8.对于立意准确、思路清晰、语言有特色的文章要敢于打高分。

9.完全是作文材料的扩展,不得高于40分。

优点:

1.大部分学生能够兼顾材料和任务要求,围绕“疫情”“变化”“不变”三个要素,并且在变化里挖掘不变的东西,将变与不变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给53以上。

如:疫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从线下见面转移到了线上沟通。究其原因,还是人们情感沟通的需求没有改变。

2.部分学生内容能够扣住中心,提纲挈领,层次清晰。谈到上述三个要素,同时谈到了变的必须性和不变的必然性。

3.部分学生语言精炼,善用古诗文,让人眼前一亮。

不足:

1.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体现明确的思路,虽出现了 “疫情”“变化”“不变”等关键词,但段落之间缺乏联系,层次混乱。

2.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文中有“变”和“不变”,但未能明二者辩证关系;或者脱离疫情背景,空谈“变”和“不变”。

3. 一部分学生只谈到了疫情背景+变或疫情背景+不变的,也就是三个要素谈到两个,或者三要素只谈其一。

4.少数学生只是材料的扩写,极个别的同学完全脱离材料。

5. 部分学生卷面混乱,书写极差,语言杂乱。

06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注重对学生写作思路及思辨性的训练,以求论证分析材料全面深刻,层次清晰。

2.引导学生重视材料的分析,注重整体理解、综合分析。

3.注重分析与优秀范文的差距,寻找45分到48分,48分到52分之间的提分技巧。

4.加强对标题和开头的针对性训练,力求找到突破口。

5.在立意准确的基础上做到新、深。

6.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对事例的分析要到位,要深刻,与观点相吻合;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避免空喊口号。

7.端正学生态度,认真对待写作训练。

8.继续加强学生卷面规范,书写训练。

07参考例文

【参考例文】

变与不变 殊途同归

邹城一中 某生

我们都变了,我们面戴口罩,保持距离,开口闭口都是“防疫”“消毒”。我们又都没变,共克时艰的精神古今一体,家国天下的团结信念始终如一。变与不变,都是向着同一个信念,为着同一个目标:打败新冠,护我河清海晏,家国平安。二者,殊途而同归。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举国上下都为之做出牺牲。

2020年春节前,除夕夜,数万医疗大军星夜驰援武汉。无数医疗工作者改变了原来陪伴家人过节守岁的习惯,奔赴到抗疫一线。他们知道,为了祖国,这点必须变。14亿人,居家隔离,飞必需不得外出,这场人类史上规模最长最严的隔离,前后时长将近两个月。所有人的生活习惯:晨练、夜跑、聚会、遛狗……都被改变。但我们心甘情愿,我们知道,为了护佑生命,为了家国,这也必须得变。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开始尝试网上学习,网上办公,自己做饭……每个人都在变。开学归来,身边的同学虽不能像从前那般亲密无间,但对老师,对校内为同学们服务的人员,理解增加了许多——这也让我们一下子成长起来。

中国很幸运,她总是被中国人中最勇敢的一些人保护得很好。中国人恒久的勇气、精神,在基辛格笔下,在本次疫情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因中流多砥柱,故能千古振英声。良知、感动、理性、正直,这样的品质从未改变。正是这些材料和元素,构建了一个个“里厄”,不论是挂帅出征,挺身逆行的钟南山院士,直言发声的李兰娟院士,抑或是护士、职员、记者这些默默无闻的人物,他们都是结实的生命力量,以情义丰满的血肉之躯,构筑了武汉的精神城墙。

这是中国的不变。上至孔、孟,中述颜真卿、海瑞,下至陈天华、孙文,家国一体,荣辱与共的精神不变;从“兼济天下”到“粉身碎骨浑不怕”,再到“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担当奉献的品质不变。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中国人是不畏艰险、勇克时艰的龙的子孙。这事实,千年不变。

变体现的是一种力量和智慧,不变体现的是一种心性和信念。变与不变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变与不变,双管齐下,既灵活变通,又执着坚守,方能正确回应疫情之下“觅渡觅渡觅何处”的嗟问,护我家国平安。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冬日里,不做逐波逐流者,不做无谓坚守者。如此,方能在春回大地时叹一句:明媚春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来源:济宁市2020年5月模拟测试23题作文阅卷分析 兖州区)

文章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网址: http://www.zxkcfdbjb.cn/qikandaodu/2020/0529/337.html



上一篇:上课不讲辅导班讲,公众对教师的偏见,是什么
下一篇: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校园欺凌、被欺凌之间的关系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投稿 |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编辑部|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版面费 |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